close


信誼基金會講師趙琦指出 最適合的學校最好 視孩子需求而定 最好中大班再上
 


#   育兒房的baby們將來都有可能面臨至幼兒園轉換的過程,yogo媽咪也會懷著祝福的心,更以己身在幼兒教育領域20年的經驗,提供這篇報導請家長參考,家長也能多些準備或和yogo媽咪作意見的交換,讓寶寶們在轉換前更能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領域~


 [記者楊湘鈞/台北報導] 

入夏時節,也是許多父母為「小寶寶今生第一次上學」傷透腦筋的時刻,據統計,有高達3成的爸媽無法確定為小朋友挑選的托兒所是否適合子女。不過專家指出,比挑選學校更重要的是,「您及寶寶準備好了嗎」? 

台北市兒童托育資源中心昨天在民生社區活動中心舉辦「小寶貝要上學了─托兒所面面觀」講座,請來幾乎看遍各縣市幼稚園、托兒所的信誼基金會幼教輔導團講師趙琦,幫為人父母者突破「挑所好學校」的迷思。

 「把心頭肉交到陌生人手上,需要非常大的勇氣與信任。」趙琦一開頭即點明,父母更得多花些工夫審視自己與寶寶準備好了沒。「孩子真的是『天線寶寶』,若父母焦慮於『不知要上那所』,或把孩子上學想得太複雜、太恐怖,孩子也會透過眼神、聲音感染焦慮。」

 「父母愈緊張,小孩適應期愈長;父母愈輕鬆,孩子適應期愈短。」趙琦說。 「什麼是好學校?其實沒有最好的,只有最適合孩子的。」趙琦說,父母要先想清楚,孩子的本質是什麼?需要什麼?這比選什麼學校更重要。 

至於評估孩子就學準備狀況,絕非只看他認不認識數字、注音符號等「認知能力」,還要評估孩子的:社會能力(如分享、聽懂指令、會表達需求)、情緒控制能力(如可不可以在5分鐘內安靜下來,會不會自己解決問題),及肢體能力(大肌肉、小肌肉的發展)、自理能力(會不會自己吃喝拉撒睡)等。

 「除非成天與爺爺、奶奶或外傭生活,或是孩子的成熟度高到『有上學渴望』,否則寧可到中、大班再上學。」趙琦強調,小孩最需要的是父母,太早送上學,會產生「分離的焦慮」,反而不利孩子發展。 


怎麼挑

有立案、離家近 最重要

信誼基金會講師趙琦說,有無立案、離家近不近是幾個「挑學校」原則,至於教學方法、有無教才藝、雙語等,「根本不重要」。

趙琦指出,托幼機構有立案,即代表經過政府監督核可,有一定的品質。此外,父母親最好帶著孩子去看學校環境、實際體會一下安全、門禁設施是否完善;也可讓孩子與將來的老師互動,聽聽其教學理念;還有,學校的師生比等,也都可以留意。

坊間有許多學校標榜雙語、純美語,或強調有什麼特殊教學設備、教具,或凸顯自己多麼地「貴族」。但趙琦認為,那不是決定學齡前孩子上不上的關鍵,「重要的是能否遇到好老師」。何況許多才藝、雙語、全美語的學校,是標準較低的補習班立案,「不要因小失大」。

「沒有最好的教學法,只有孩子能不能適應的教學法。」不過趙琦認為,開放式、鼓勵孩子發表看法的主題教學,搭配讓孩子適才發展的角落教學,要比傳統的單元教學佳。

「『認知』是最小那塊,孩子本身若沒能力,是教不會的;父母老師要做的,是激發他們的內在潛力,給他機會。」趙琦強調,「學齡前最重要是身體的發展,以及學會輪流、等待、分享、協商、退讓能力,才是父母該關切的地方。」


【2009-05-17/聯合報/B2版/北市綜合新聞】
====轉貼文章 若有侵權 煩請告知 即刪文章 謝謝!!====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ogomami 的頭像
    Yogomami

    優子育兒房

    Yogom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