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2010年選用圖書分享

每年Yogo媽咪為收托Baby們準備新書,主要也是要適應寶寶們年齡層及語文發展,在此介紹給家長們參考,


 

 

作/繪者簡介

秋山匡   1964年出生於東京三鷹市,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設計系。

原本只是為了幫自己的孩子畫適合閱讀的讀物,後來竟因此成為圖畫書的創作者。著作《不可思議的嘉年華會》獲第14屆講談社繪本新人獎;《快點睡吧》獲95年日本繪本大獎。除了圖畫書,他也在漫畫等領域有相當傑出的表現。

他所創作的《迷你牛》系列是日本兒童書市的長銷書,另外他也是NHK幼兒節目中家喻戶曉的「褲子PANKUROU」卡通單元的原著作者。

內容簡介:

佳佳用紙箱做了一個郵筒,結果第二天郵筒裡多了幾封信,於是佳佳只好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去送信,只是「壁櫥2號之2」、「書架3號之9……咦?這是什麼奇怪的地址啊?又會是誰來收信呢?充滿想像力的有趣故事,令人驚奇之餘,不禁懷念起收到信的那份感動!

本書特色:

簡單清楚的構圖,以黑色蠟筆粗線描邊,再以平塗的手法上色,讓整本書的圖畫色彩豐富之餘,更多了一份直扣人心的童趣,搭以想像力十足的文字,讓人讀了還想在讀。






作/繪者簡介

田村茂

 1949年生於日本東京,桑澤設計研究所畢業。曾發表繪本、漫畫及影片等各類型作品,畫風獨特,跳脫一般媒體的窠臼,充滿了詩意與幽默感。圖畫書作品包括:《沙的城堡》、《午後的散步》、《向機器人國SOS》等;畫冊《Metaphysical Night》曾榮獲小學館繪畫?;影片《銀河的魚》曾榮獲蒙特婁電影節(Montreux Cinema Festival)特別?

內容簡介: 

兩隻螞蟻發現了好東西
鮮紅欲滴的大西瓜。趕快回去吆喝同伴們一起來搬,但不論怎麼使力都無法動它分毫,只好取出鏟子開始挖,一擔一擔的搬回家。搬累了,就地就吃將起來,等到終於搬完而肚子也撐得飽飽後,看一看弧度彎得恰恰好的西瓜皮,索性將它當成滑水道,開心的玩樂起來

一群可愛的小螞蟻,除了讓我們會心一笑外,也讓我們豁然體悟:工作之餘也別忘了享樂,好好的放鬆一下唷。

本書特色:

簡單清楚的構圖,以黑色蠟筆粗線描邊,再以平塗的手法上色,讓整本書的圖畫色彩豐富之餘,更多了一份直扣人心的童趣,搭以想像力十足的文字,讓人讀了還想在讀。


 

 

 

作/繪者簡介

真珠真理子 

畢業於神戶女學院大學及大阪綜合設計學校,原本活躍於廣告插畫界,
1994年起約有兩年的時間旅居紐約、費城。在紐約的帕森司設計學校學習製作繪本,1998年以「A Pumpkin Story」(Green Bark Press出版)初試啼聲。該書於2000年由日本學習研究社出版,書名為「南瓜的故事」。另外,她還寫畫了由岩崎書店出版的「心靈修補小舖」(中文暫譯名)


內容簡介: 

不管是用剩的筆頭,撥下的橘子皮,還是揉成一團的廢紙,對怕浪費的奶奶來說,都是可以再利用的好東西,何況是沒吃乾淨的飯粒,她更是會毫不客氣地伸出舌頭來替你舔舔舔。所以,只要一瞧見有人在浪費東西,怕浪費的奶奶就會在身邊嘮叨著:「真是浪費~呀!真是浪費~呀!」。今天,你有沒有浪費東西啊?怕浪費的奶奶隨時會來檢查喔~

 

本書特色:

本書以幽默逗趣的筆法將惜物的觀念巧秒植入小讀者心中,主人翁老奶奶誇張的肢體動作,讓原本嚴肅的主題頓時變得輕鬆逗趣,而本書製作的方法亦十足環保,作者把舊紙袋再利用,在上面畫好圖,然後剪下來,一張一張的貼到厚紙版上,印刷成書。充分將惜物的觀念跟現實生活做最貼切的運用與結合。

 

 




作/繪者簡介

 

葛瑞格.佛立

在美國德州的奧斯汀市長大,進入羅德島設計學院就讀。他現在為
Visionaire, V magazine, Vman等擔任設計及創意指導的工作,住在格林威治村。《謝謝你,小熊》是他創作的第一本書。想瞭解更多關於作者及他的作品的資訊,請上www.thankyoubear.com


內容簡介: 
有一天早晨,小熊發現了一個小盒子,他覺得老鼠一定會喜歡。結果,小熊在去找老鼠的路上,遇到了猴子、貓頭應、狐狸……,大家看了看盒子,都覺得不怎麼樣。小熊開始懷疑: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那麼好?

 

一則自我肯定及釐清價值觀的溫馨小品。

 

 

本書特色:

本書圖像傳達勝於文字表達的設計,非常貼近幼兒。情節推展的層次,頁面色彩變化的精心安排,都使故事的情緒無需透過文字卻躍然紙上,充滿張力。例如,我們看小熊從坐在地上、半蹲到展臂歡呼,每幅跨頁都是精采的圖文結合,展現無聲勝有聲的動人力量。雖然是看起來很簡單的幼兒圖畫書,但它的文字編排、字體、字形、留白、美術編輯、版式和紙張等,都展現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美感。

 

 




 

奧黛莉‧伍德 Audrey Wood/唐‧伍德 Don Wood

 

奧黛莉伍德(Audrey Wood)生於阿肯色州小岩城的藝術世家,畢業於阿肯色藝術中心。唐伍德(Don Wood)生於加州中部的農場,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,並於1967年從加州工藝學院取得藝術碩士學位後,和奧黛莉結婚。1981年,這對夫婦首次合作圖畫書,由唐伍德為奧黛莉伍德寫的故事配上插圖,之後,他們陸續完成了好幾本精采的圖畫書,包括《誰要吃草莓》,以及曾經獲得1984年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兒童插畫獎的《打瞌睡的房子》和得到1986年凱迪克榮譽獎的《澡缸裡的國王》。除了夫妻合作外,奧黛莉伍德也有自寫自畫的圖畫書作品問世。

 

他們始終認為,一本好的書應該包含了韻文的節奏與感受;而一本好的童書,則是能夠讓任何年齡層的讀者,體會閱讀時所的愉悅與歡欣。兩人相輔相成的過程中,創作出一本又一本的佳作。另帶一提的是,Don喜歡用人物來做為書內的主軸,我和蟋蟀一樣快裡的小男孩便是他們孕育的寶貝兒子Bruce 

內容簡介:
 

像蟋蟀一樣快的同時,又像蝸牛一樣慢;和螞蟻一般小的同時,又和鯨魚一般的大……哇!這是什麼啊?原來是小男孩藉由周遭熟悉的事物,來傳達自己的心情,更藉由物體大小、速度快慢,來為情緒的揚升或低落做詮釋,讓自己悠遊在這ㄧ趟超級豐富的感受之旅,並更認識了自己呢!

 

 

本書特色:

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如何來認識自己?尤其是情緒和感受,諸如此類抽象的感覺問題,本書作者給了絕妙的方向,繪者藉由孩子認識的動物、認同的感受,也在對世界的觀察與凝視中,來傳遞屬於情緒層面的意含,並在體會的過程中更深刻的認識自己,伍德夫妻恰如其分的文字與圖畫的完美配搭,靈活的運鏡,大幅度的變換視角與主角的姿態,帶我們一同體會成長的欣喜與無希望,即便是難以言傳的情緒與感覺,一樣發揮的淋漓盡致。

 

 





 
 

作/繪者簡介
達尼拉.庫洛特-弗里施

作者從小喜歡繪畫,後來更為興趣而在奧格斯堡研習平面造型設計和插圖.她的創作有獨特的幽默感和原創風格,本畫讓她獲得國際肯定,目前己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


內容簡介:
 

小象有挖鼻孔的習慣,書中三個小主角籨懷疑到求證,孩子的好奇心終究戰勝大人的善意謊語,最後決定打破砂鍋問到底,他們去問更有經驗的爺爺奶奶都在挖鼻孔,他們沒有因此斷鼻發炎或阻塞的困擾.

 

本書特色:
本書特色:

挖鼻孔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說,都是必經過程?尤其是這樣的習慣,透由書中靈活的轉折,導向正確的觀念,這是一本重視親子溝通的書

 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ogomami 的頭像
    Yogomami

    優子育兒房

    Yogom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